“通过强有力监督,彻底清除阻碍政策落实和全市发展大局的‘拦路虎’‘绊脚石’。”日前,临汾市召开营商环境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。
站在新起点上的临汾,进入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新赛道,市委市政府创新推行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“领办+代办+专办+一网通办”等一揽子政策。这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能否直达基层、直接惠及市场主体,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。
临汾市纪委监委主动出击,聚焦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堵点,助推全市“三无”“三可”“五有套餐”等政策落实落地。
“某市直单位承担的11项职能事项,未划转到行政审批部门。”“某县工作人员在办理群众审批事项过程中,消极应对、拖延不办。”今年2月,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,成立9个专项检查组和4个综合调研组,历时50余天,查阅资料2.3万余份,监督检查单位456个,实地走访重点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行政审批服务对象892户,对影响营商环境问题进行起底。检查发现问题1000多个,全部当场反馈,要求整改。
结合前期专项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,以及企业、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临汾市纪委监委决定从4月初至12月底,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。紧盯与优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42家单位、28类问题,通过深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监督检查、“进企入企”明察暗访、交叉检查、典型问题督察督办等专项行动,不断推动全域营商环境向好向优。
“计划投资47.03亿元的光电新能源产业园中园项目,用时半个工作日便完成了立项备案,从确定土地成交主体到施工许可证办理完毕,用时37个工作日。”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白建成说。
为企业减负,为发展赋能。临汾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首责,推动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监督。洪洞县纪委监委紧盯全县103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落地、开工、投产各个环节,开展全过程跟踪问效、全方位监督指导。蒲县纪委监委督促建立政商交往“正负面清单”,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滥用监管职权、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。
前不久,临汾市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,24小时在线服务,受理企业、群众诉求。临汾市纪委监委主动对接,对移交的信访举报安排专人负责,为接收的投诉举报开通绿色通道,优先办理、建账管理,逐一明确责任和时限。
一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被通报曝光,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缺失和监管漏洞,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、提醒函等方式,督促有关单位规范决策、完善政策、健全制度,解决了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。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下,全市职能部门主动优化涉企服务,为企业纾困解难,违规“厅外审批”“应进未进”“虚进假进”等问题得以解决。(临汾市纪委监委)